智能道路检测车正在农村公路上检测
“智能道路检测车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可自动完成路面图像、平整度、构造深度、车辙、沿线道路设施立体图像及道路几何参数等数据采集,实现快速、无损、智能的全自动化道路检测。”黔东南公路处数据中心负责人谢恩卫如是说。
2014年底,在省公路局的支持下,黔东南州公路处结合该州农村公路养护检测实际需要,引进了一辆智能道路检测车,从而破解了很多历史性的难题。
8月5日,贵州都市报记者走进黔东南州公路处,对这辆肩负着养路护路重任的智能道路检测车进行了探访。
380万引进道路检测车
在黔东南州公路处停车场,记者见到了这辆随时待命赶赴一线开展道路养护工作的“巨无霸”。
据黔东南州公路处副处长黄晓红介绍,这辆车是2014年底在省公路局的关心支持下耗资380万元引进的,目前黔东南仅此一辆,也是我省首辆服务于农村公路养护的智能道路检测车。
记者提出了乘车上路体验一番的想法,但公路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车唯一符合条件的驾驶员因为到外地出差了,其他人不能驾驶这辆车,只能打开车门上去参观一下,而电路都无法接通,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究其原因,工作人员说,因为该车对驾驶员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要持A1驾照的驾驶员才能驾驶,除此之外,还要对车辆操作技能熟悉,并懂得车辆系统的维护,因为整个车的油路、电路系统都是相通的。
激光扫描路面数据
记者走上该车发现,车内中间位置安装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两台显示器,键盘被固定在桌子上,看上去十分牢固、稳定。而桌子后面,安置了三个一米见方的铁皮箱,箱内安装的是整个车的核心装置——计算机。
记者下车后工作人员介绍,该车的工作流程为车载相关系统打开后,安装在车尾的四个激光摄像头和四个相机同步工作,对路面进行自动激光拍照扫描,然后传入计算机进行智能处理。
据了解,该车综合应用了信息时代下的光、机、电、算及“3S”技术,以轻、中型客车为载车平台,装备高分辨率线阵路面图像采集系统、激光线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双目CCD立体测量系统、惯性补偿的激光测距系统、GPS/DMI/GYRO组合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传感器系统以及车载工控机、嵌入式集成同步控制器等设备。
最重要的是,经多方评估,该车还装载了武汉大学卓越科技公司的“智能化车载公路检测车路面检测平台”及配套“公路数据信息管理处置系统”。
谈及该车的优越性,谢恩卫介绍道:“车载系统可完全消除人工作业的人为误差,大幅提高检测准确性;车身重达6吨,最高检测时速可达100km/h,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影响道路正常交通,减少因交通封闭或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降低了人工测量的劳动强度和作业危险性。”
为农村道路“把脉”
据了解,该车设备主要用于各级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道路路面状况检测,可实现路面损坏检测、路面平整度检测、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路面车辙检测、道路前方图像检测,同时服务于地理位置信息系统和道路几何数据采集系统。
谢恩卫说,除了目前装载的系统外,该车下步将升级配备路面几何数据检测系统和探地雷达系统,可实现对公路横坡、纵坡及曲率的相关数据采集,检测路基构造深度、路基密实度与缺陷。
该车于2014年底投入使用后,目前已经完成黔东南州境内3622公里县乡公路的检测和数据处理工作。
基于这些数据,各级公路部门就可以及时掌握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情况,沿线附属设施的损毁缺失情况,以及公路水毁受灾情况,为制定本年度农村公路小修保养、大中修工程、水毁恢复工程以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管理养护计划提供全面准确的科学依据。
同时,待本年度各项养护工程实施完成后,拟对传统的验收模式进行优化,使用该设备对路基路面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验收主要依据之一,建立以“设备检测为主、人工复核为辅”的交竣工检测模式。
准确预算养护资金投入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是黔东南州农村公路建设大发展时期,截至2014年底,全州农村公路养护总里程达26433公里。其中县道2638.232公里,乡道1306.042公里,专用公路84.814公里,村道22404.145公里。
如何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提高养护质量因此成为公路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智能检测车引进以前,由于没有公路路况科学检测设备,公路处的工作人员对公路路况和病害都只能靠人工肉眼观察。然而,这种仅凭经验来推测或估算其病害程度的传统工作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造成对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的评定、路面病害状况评估统计人为化,缺乏全面科学的公路养护检测权威数据,导致公路养护计划制定缺乏科学的依据。
“比方说,以前县级公路处每年度的养护资金都是靠人工估计破损情况来拨付,这样会出现很多弊端,但是投用了智能道路检测车后,小到几米范围的修补,我们都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养护资金来,这样就会更科学,更规范,更能准确预算出养护资金的投入了。”谈起农村道路实现智能化检测后的优势,谢恩卫如此举例说。
源自贵州都市报